在人际交往中,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: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。这就是告诉我们,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迎合别人的口味,即说话看对象,这样才能让自己大受欢迎,深得人心。
鬼谷子曾经总结出了与不同的人交谈的策略,堪称精辟:与智者言,依于博;与博者言,依于辩;与辩者言,依于要;与贵者言,依于势;与富者言,依于高;与贫者言,依于利。意思是,同聪明的人谈话,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;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,就要依靠善于雄辩;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;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,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;与富有的人谈话,就要依靠高屋建瓴,眼光要高;与贫穷的人谈话,要从如何获利的角度来探讨。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,有策略地沟通,才能收到好效果。
与人沟通时应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,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话来对待。如果对方性格坦率、耿直,你的谈吐就要简洁明了;如果对方自尊心强,爱面子,你提出问题,特别是不同意见时,就应该尽量缓和婉转;对方喜欢钻研学问,你应该说比较有水平的话;对方如果喜欢推心置腹,你就应该多说些诚恳质朴的话。在谈话时,或直陈己见,或委婉作答,都要分析对象,看准时机,一语中的,才能使交谈畅通无阻。
一天,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出外讲学。当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时,孔子的马意外地挣脱了缰绳,跑到庄稼地里吃了麦苗。一个农夫上前将马扣了下来。学生子贡自恃口才不凡,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,争取和解。然而,他说话文绉绉,满口之乎者也,将大道理讲了一通又一通,虽然费尽口舌,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。有一位新来的学生,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,便对孔子说:“老师,请让我去试试看。”于是他走到农夫身旁,笑着对农夫说:“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,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,我们相互之间靠得很近,相隔不远,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?再说了,指不定哪天我的庄稼也会被你的牛吃掉,你说是不是?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。”听完这番话,农夫觉得很在理,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。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:“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,哪像刚才那个人,说话不中听。”
由此可见,说话一定要看对象、看场合,尤其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。不然你再能言善辩,别人听不进去也是白搭。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,人与人在个性、爱好、文化程度、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,所以在交谈中必须做到因人而异,用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这样才能达到沟通效果,增进情谊。
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儿,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感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