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在世,不仅要自知,还要知人。生活中我们总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这就需要对别人时时作出判断,以保护自己,发展自己。有的人不会识人,他们很可能被一些人的表相所迷惑,从而上当受骗。社会是很复杂的,为了生存,我们必须学会识人、看透人心。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,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。
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告诉我们:圣人为众生之先。达人心之理,见变化之朕焉,而守司其门户。意思是说,有才德的人历来总是众人的先导。他们能洞察人心,揭示世间万物变化的征兆,从而把握其中的规律。智者和愚者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其他,而在于是否能识人。会识人的人能识全面,不会识人的人仅识到枝节;会识人的人读内在的本质,不会识人的人仅读表面的现象。
清代重臣曾国藩是一位识人高手。他接见生人时总是先不说话,从上到下盯着客人看上几分钟。这当然不免使许多被接见者非常不舒服,曾国藩却在这几分钟内对此人有了基本认识。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到安庆拜见总督曾国藩时候,依照惯例,总督向容闳表示了欢迎,然后便请他坐在自己的正对面。曾国藩默默地坐着,一直对容闳微笑着,这样长达几分钟,看样子见到容闳使他非常愉快。但同时他又以锐利的目光从头到脚审视着容闳,似乎试图从他的外表发现什么。最后,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容闳的双目,好像对方的眼睛特别吸引他的注意。
接着,他开始向容闳提问。曾国藩问容闳是否愿意在他麾下当一名军官,并且说:“我从你的相貌可判断出,你将来能有所作为,因为我从你的眼睛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勇敢且具有指挥才能的人。”容闳回答说:“我也许有军人需要的勇敢,但缺乏军事训练。”他谢绝了曾国藩的好意。曾国藩的“识人”是根据日常对人的相貌言谈、行为举止的观察,然后敏锐地收集、分析所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,从中提取有用的成分,最后达到深入了解一个人的目的。他后来之所以能步步高升,和他的“识人善任”有很大关系。
古往今来,有所成就者大都是识人的高手。在各种交际场合,有识之士都能留意别人的一举一动,懂得从细微处去看、去听。鬼谷子告诉我们: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。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,是谓‘洞’。人首先要有千里眼观世界,其次要有顺风耳听人间,第三要能用万灵心明察秋毫。千里之外,细微之中,都能一目了然,这就是洞察。洞察时局、人心,需了解细微之处,以做到防患于未然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养成多听多看多思的习惯。如果仅仅依据他人的表面言行而对其作出结论,难免具有片面性。只有观其行,听其言,洞其心,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之后,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。留意别人的一举一动,做到洞悉他人,在人际关系之中才会有胜算。
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!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