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知道杜甫是“诗圣”,其实他爷爷更厉害,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

杜审言(646---708)字必简,祖籍襄阳,迁居巩县。“诗圣”杜甫的祖父,唐高宗咸亨年间进士,唐中宗时,因为他和张易之兄弟交往,被流放峰州,但因其并无劣迹,不久就被召回,官任国子监主薄,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被称为“文章四友”,是唐代“近体诗”的奠基人之一。

都知道杜甫是“诗圣”,其实他爷爷更厉害,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

《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》

唐代:杜审言

独有宦游人,偏惊物候新。

云霞出海曙,梅柳渡江春。

淑气催黄鸟,晴光转绿蘋。

忽闻歌古调,归思欲沾巾。

都知道杜甫是“诗圣”,其实他爷爷更厉害,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

【注释】

1、宦游人:在外地做官的人,这里指的是陆丞,也指自己。

2、物候:景物变化的征状

3、“梅柳”句:意思是说春色由江南到了江北。

4、淑气:和暖的气候。

5、古调:指陆丞的《早春游望》

6、沾巾,泪水打湿衣服的前襟

【译文】

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,才吃惊于自然物候的更替,天色刚亮,云霞从海上升起;梅红柳绿,早已换发春意。春色温暖,催着黄莺鸣啼;春光明媚,鼓动浮萍转绿。忽听你吟唱《早春游望》,引发我的思归,令人想哭泣。

都知道杜甫是“诗圣”,其实他爷爷更厉害,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

【赏析】

这是作者为和晋陵陆丞《早春游望》而作的一首诗。当时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。他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之意。诗一开头就发感慨,说只有离别家乡,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气物候更新感到惊奇。在这“独有”,“偏惊”的强调语气中,已含有思乡之感慨。中间二联描写自己在江南所见的春景、其中用了“出”“渡”、“催”、“转”四个字描绘早春物候变化之“新”。诗人是比照故乡中原物候,而见出异乡江南仲春风光之新鲜、新因旧而见奇,景因情而方惊,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。而“忽闻”陆丞“古调”,立即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思乡情结,因而感伤流泪。

都知道杜甫是“诗圣”,其实他爷爷更厉害,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

全诗结构严谨缜密,对仗工整,用字精妙传神,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。结构上,首联一个意群,颔联颈联一个意群,尾联又一个意群,并且首尾呼应、中间展开。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。因此,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,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。大诗人杜甫对其祖父十分推崇,他炫耀说:“吾祖诗冠古。”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0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