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弃疾的一首词,被梁启超赞为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

所谓“女悲春,士悲秋”,对于季节的变化,人们从心理上都会有所感染。时光流逝,会让本愿有所作为之人因无所成而感叹时不我待,因年华老去而感到蹉跎。对春之匆匆来,匆匆去,不仅仅是女性感伤的专属,辛弃疾这首词也是感春而赋,而且名传千古。

辛弃疾的一首词,被梁启超赞为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

《摸鱼儿·更能消几番风雨》

宋代:辛弃疾

淳熙己亥,自湖北漕移湖南,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,为赋。

更能消、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无数。春且住,见说道、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(怕 一作:恨) (无归路 一作:迷归路)

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?君莫舞,君不见、玉环飞燕皆尘土!闲愁最苦!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,烟柳断肠处。

辛弃疾的一首词,被梁启超赞为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

开篇以感叹春去匆匆开始。“更能消”,是一种反问语气,同时也透露出无奈,意谓“还能消”。“几番风雨”,指词人面对着“匆匆春又归去”不知多少次了,而以后还要面对多少词亦是未知数。在这匆匆春去的日子里,词人想到了开落匆匆的春花。“惜春”是爱惜春天里的花,而怕它早开,其实人们都盼望着花儿早点开,而词人却怕它早开,是因为开得早,落得也早。因此,“何况落红无数”,对“怕”进行了解答。由这种怕,而自然写出了内心的呼声:“春且住”,但春不懂得人心,依旧芳草蔓延,不见归路。那么春天自己对这匆匆而去,风雨摧残有没有感受呢?词人替春天道出了一个“怨”字。但纵是有怨,也只能忍受。就像那画檐下的蜘蛛网总是被柳絮沾惹一样,蜘蛛也有怨言。词人这里反其意,谓蜘蛛网整日地沾染飞絮,暗含对柳絮的贬意。

辛弃疾的一首词,被梁启超赞为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

上片对春回春去匆匆的描写,层层递进,又用拟人的手法,细腻地交代出自己的心绪。下片即由眼前景写到词人情。

词的下片抒发词人心中的哀怨。“长门事”,指的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的事情。按《长门赋》序文所写,陈皇后闭居长门宫时,曾听说司马相如的赋闻名天下,因此曾奉千金求其写一篇赋,以求得皇帝的宠幸。后果然复得宠幸。司马相如确有《长门赋》,且流传到今天,但序文所记载与《汉书》有出入,千金买赋与复得宠幸都是虚构。而司马相如所记,可能是为提高自己作品的声誉。所以,辛弃疾这里用文学的手法写道:纵是用千金买得司马相如的赋,可被嫉妒、被排挤的心情又能向谁诉呢?由陈皇后失宠之事,词人又想到汉唐史上两位同样专宠一时,但也都化作尘土的妃子:赵飞燕和杨贵妃。两人都擅长舞蹈,所以“君莫舞”,这是对这两个人说的,“君”是发语词,无意义。最后,词人回到自己身上。“闲愁最苦”,满腹壮志难酬的怨怼。凭栏,即身倚靠栏杆,古人每每借这个动作来表达感情,凭栏而望,江山满目,却无所依傍。辛弃疾知道凭栏所望,是满眼抑郁,惆怅,所以自己劝诫自己“休去”。“烟柳”形容暮色苍苍,呼应“斜阳”所揭示的时间。

辛弃疾的一首词,被梁启超赞为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

南宋自孝宗淳熙二年以后,因向金遣使求地不成,恢复北地的愿望成空。而江西、湖南、广西等地又爆发了农民起义。辛弃疾被调往湖南,就是因为湖南爆发农民起义,派他去应付。恢复无望,又遭暴动,真如风雨摧春。这首词上片写春的被摧残,下片用比兴手法抒发自己的被摧残,含蓄蕴藉,因此,梁启超称赞这首词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1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