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邦彦的一首词,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,值得一读!

《六丑》,词牌名,周邦彦自度曲。据周密《浩然斋雅谈》记载,周邦彦曾对宋徽宗云:“此犯六调,皆声之美者,然绝难歌。昔高阳氏有子六人,才而丑,故以比之。”一百四十字,前片八仄韵,后片九仄韵。

周邦彦的一首词,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,值得一读!

《六丑·落花》

宋代:周邦彦

正单衣试酒,恨客里、光阴虚掷。愿春暂留,春归如过翼。一去无迹。为问花何在,夜来风雨,葬楚宫倾国。钗钿堕处遗香泽。乱点桃蹊,轻翻柳陌。多情为谁追惜。但蜂媒蝶使,时叩窗隔。

东园岑寂。渐蒙笼暗碧。静绕珍丛底,成叹息。长条故惹行客。似牵衣待话,别情无极。残英小、强簪巾帻。终不似一朵,钗头颤袅,向人欹侧。漂流处、莫趁潮汐。恐断红、尚有相思字,何由见得。

周邦彦的一首词,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,值得一读!

词人从日常生活场景着笔,正是试酒的时节。春雨洗天,仍然微凉,词人借酒消愁,感时光虚度,客居他乡无所成就。时间过得飞快,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要过去了。“正单衣试酒”,一个“正”字,写出了春愁,客思的突如其来,汹涌难遏。词人先感到春天逝去,再将笔墨落向蔷薇。以问句起,春天逝去了,那花儿呢?抬头看向窗外,只有绿意渐浓,红染不再。娇嫩如美人的蔷薇在夜来风雨中残败四散,又好像宫娥头上常带的发钗,带着一缕芳香,点缀了小路,翻飞在柳荫中。谁来怜惜它们呢?只有蜂儿蝶儿不时来轻撞窗柩。

周邦彦的一首词,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,值得一读!

东园寂寞无声,天色渐晚,叶子在朦胧暮色中笼上暗绿。独自默默地在蔷薇架下走过,仿佛听到绿阴中花儿残影的一声叹息。细长的枝条好像特意招惹客居的游子,扯着衣角,好像有不舍的话语要说,离愁别绪无边无际。枝头残存的蔷薇勉强拿来戴在头巾上,却怎么也比不上春光正好,盛开时节那一朵。随水而逝去的落红无数,不要在水流汹涌的时候落下啊,词人将自己对春光的不舍推演到了蔷薇的身上,他舍不得春光,蔷薇也许也舍不得离去吧!将人的情感投影到蔷薇身上,使得这份情感更加深刻动人。

周邦彦的一首词,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,值得一读!

陈延焯在《云韶集》中评论这首词时说:“如泣如诉,语极呜咽,而笔力沉雄,如闻孤鸿,如听江声。笔态飞舞,反复低徊,词中之圣也。结笔亦高,美成词,大半皆以迁徐曲折制胜,妙于迁徐曲折中有笔力,有品骨,故能独步千古。”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2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