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最旷达超脱的一首词,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,内含千古名句!

据《东坡志林》记载,东坡尝往沙湖相田,此词大概就作于途中,这是苏轼被贬谪黄州的第三个年头。途中偶然遇到风雨,便写出这首富有人生哲理的词来。

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
宋代:苏轼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,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苏轼最旷达超脱的一首词,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,内含千古名句!

雨点穿林打叶,有词序云“同行皆狼狈”,可见雨下的不小,东坡却只道“莫听”,即外物不足动我心之意。常人遇到下雨,大多唯恐躲之不及,东坡则非但徐行还要放声高歌,从容中多少有些倔强。竹杖芒鞋多为村野之人或山林隐者的装束,“马”则是官家象征。谪居黄州期间,词人自辟东坡而耕,自筑雪堂而居,已近乎隐者的生活,“竹杖芒鞋”盖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,东坡非但不嫌其简陋,反而运用一“轻”字,其喜悦之情可见。其实他自觉已与陶渊明的生活颇为接近,曾写词说陶渊明定是他的前生,又写了许多和陶词,也可相见他对隐士生活的憧憬。此“轻”字是“无官一身轻”的意思。下句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既是写眼前景又是道心中事。人生的风雨也好,政治的风雨也罢,任尔风吹雨打,我亦处之泰然。东坡确实也做到了,晚年远贬岭南甚至海南,他也不改其乐观,其超然物外之旷达,正所谓“此处心安是吾乡”。

苏轼最旷达超脱的一首词,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,内含千古名句!

雨过天晴,春风拂来,尚有一丝寒意,东坡稍稍从醉中醒来,也感到一丝丝冷意,却又喜斜阳相迎。此实一语双关,政治之风波令词人颇感心寒,但他相信不会总是刮风下雨,正如此时,风雨过后必经迎来晴天,故转忧为喜,此句与上阙“一蓑烟雨”句相呼应。“萧瑟”,风雨之声。回顾途中所经历的风雨,词人颇有一番感慨,自然届风雨循环有时,而政治之风雨却难料,不如“归去”,明言其欲归隐。末句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境界又升,回顾来时,何曾有所谓风雨,所谓晴?至此,词人已跻身佛教所说“无差别境界”,因悟得无差别,所以能“无执”,能荣辱不惊,能坦荡。

苏轼最旷达超脱的一首词,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,内含千古名句!

郑文焯评此词:“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,任天而动。琢句亦瘦逸,能道眼前景,以曲笔写胸臆,倚声能事尽之矣。”(《手批东坡乐府》)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2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