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商隐自开成三年(838)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(被视为李党)以后,便陷入党争的狭谷,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。宣宗继立,牛党把持朝政,形势对他更加不利。他只得离开长安,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。郑亚对他比较信任,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;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,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,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。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。
《晚晴》
唐代:李商隐
深居俯夹城,春去夏犹清。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。
并添高阁迥,微注小窗明。越鸟巢干后,归飞体更轻。
正是初夏时节,寄居桂林的诗人,在离瓮城不远的地方,有一处幽静的居所。看样子房屋的地势还不错,低头可以观看瓮城的人来人往,平视则可眺望远处的山野平原。秀丽的春色刚刚退去,草木依然一如既往的生机勃勃,初夏时节的天气,并不比春日逊色,“清”字既点明景色的清丽,也透露出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。
“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”,是描写景色的名句,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,将天赋予了人的意志,“怜”字最妙,写出天的善良体贴,让人感觉亲切可爱。初夏时节,刚刚经历了一场风雨的洗礼,傍晚时候,夕阳重现,自然是最美不过了,尤其是晚霞满空,阳光温暖的时候。作者善于取材,捕捉到最美丽的瞬间,糅合进诗句中并充满情趣地表达出来。这两句的意思是,在美好的初夏时节里,连上天也哀怜生长在僻处的草儿,雨后晴空的傍晚,温暖的阳光普照着人间,也轻轻地抚摸着它们。
颈联从颔联的眺望中收回到自身的居所。阳光和煦的傍晚,诗人登上了居所的高阁,感到视野更加开阔了;柔和的夕阳余晖一束束投射进小窗上,室内因此变的明亮了很多。这两句诗由远及近,由室外引向室内,以诗人生活环境的温馨,进一步渲染诗人的愉悦心情。
诗人寄居岭南,岭南古为百越之地,故称鸟为“越鸟”。雨后的鸟巢在傍晚的阳光中渐渐晒干了,淋湿的翅膀也脱去了水分,所以飞翔起来格外矫健轻捷。诗人又将描写对象从室内转移到室外,并精巧地选择了常见的飞鸟,通过它们的表现,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。同时,也使得整首诗的表现范围扩大,情感宣泄得越发淋漓,从而显示出普遍的快乐情绪。
此诗没有出现诗人宦游客居时常见的沉沦下僚,自伤身世的哀叹,而是满怀着轻松和愉快的感情,来吟咏初夏雨后晚晴的风光。诗人心细如发,洞察精微,却又能从大处着眼,统摄纲目,转换传承自然有序,浑融无迹,确是大手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