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郊,唐宪宗元和年间的秀才。全唐诗仅录其《赠婢》一首。这首诗有这样一个爱情故事:贞元年间,崔郊寓居襄阳姑母家,与家中婢女相爱,婢女端庄美丽,通晓音律。后来却因为姑母家贫,被卖给当时的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。崔郊念念不忘,思慕不已。一次寒食节,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相遇,相对垂泪,崔郊写下这首诗。后来于頔读到此诗,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,传为诗坛佳话。这个故事首见于范摅《云溪友议》。
《赠去婢》
唐代:崔郊
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
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
这个故事虽然有了一个可喜的结局,但这一偶然性结局却无法掩盖弱肉强食社会普遍性的悲剧现实。
“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”这两句构造了两种鲜明的对比,公子王孙和“绿珠”,一方是豪强权贵,一方是卑微的婢女,悬殊地位的对比,暗示出故事的发展走向;前者争先恐后的追逐,侧面烘托出女子的美貌,但后者并不欣赏,态度的对比表现出女子的身不由己和内心深沉的痛苦。这样的反差,含蓄的揭露了弱者在强权面前的无力和无奈。“绿珠”是东晋石崇宠姬,在赵王司马伦专权的时候,赵王的亲信孙秀派人像石崇索要绿珠,石崇不给,孙秀大怒,劝说司马伦诛杀石崇,后来石崇被杀,绿珠也坠楼而死。诗人借“绿珠”的典故,一方面表现的女子的美貌,另一方面也借绿珠的故事暗示出她被权贵强夺的不幸遭遇。
“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”这两句借用“一入”“从此”两个关联词语,概括出寒门情侣长久,无止境的痛苦。“侯门”对于首句的“王孙公子”;“深如海”的比喻,表达出豪门威逼之下,弱者的绝望感受:无边无际,深不见底,得不到解脱。“箫郎”代指诗中与女子相爱的男子。 从唐代开始,这一词在诗文中广泛出现,成为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慕的男子的代名词。而“箫郎”和“路人”的鲜明对比,表明面对情人,却只能形同陌路,揭示出豪门权贵约束人身自由,践踏人的情感的冷酷现实。
诗人以此诗赠给心上人,既写了女子的不幸,也描述了自己所爱被劫夺的哀痛,而造成这种痛苦的,正是那些只顾个人喜恶的侯门贵族。作者并没有直接直斥,但诗中流露出的弱者的哀怨和绝望,却比直接指责更厚重,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。诗中的情感实际上也超越了一己的悲欢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。“侯门如海”“萧郎陌路”亦因其形象性、概括性而凝聚成成语,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