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宋玉于《九辩》中留下“悲哉,秋之为气也”的名句之后,“悲”就成了秋天不变的色调,而悲秋也成了古诗词中的一个基本主旋律,李白这首《秋风词》就是一首悲秋之作,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里,诗人看着天上的月亮,看着憩息在树上的寒鸦,不禁黯然伤神,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,此情此景让诗人感到悲伤和无奈。
《三五七言 / 秋风词》
唐代:李白
秋风清,秋月明,
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
相思相见知何日?此时此夜难为情!
入我相思门,知我相思苦。
长相思兮长相忆,短相思兮无穷极。
早知如此绊人心,何如当初莫相识。
“秋风清,秋月明,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”秋风清冷的吹着,明月高高的照耀着大地,地上的落叶被秋风吹的时聚时散,本来树上的寒鸦已经栖息了,但不知道为什么又被惊起。
“相思相见知何日?此时此夜难为情!”无尽的相思总是盼着能够相见,但却不知道要等到那一天才能见面啊?在这样一个冷清的夜晚,相思之情难圆啊!
“入我相思门,知我相思苦。长相思兮长相忆,短相思兮无穷极。”只有走进了相思之门的人,才能体会到相思的痛苦呀!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,短暂的相思也没有止境。
“早知如此绊人心,何如当初莫相识。”早知道思念一个人是这么痛苦,这么牵绊人心,还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的好。
这首诗以清风,秋月,寒鸦,落叶作为衬托,烘托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,再加上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生动刻画,使得全诗显得格外凄婉动人。
这首诗又名《三五七言》,它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。但这一诗体是不是李白所创,历来倍受争议。胡震亨《李杜诗通》中说:“其体始郑世翼,白仿之。”但王琦在《李太白全集》中注:“杨齐贤云:古无此体,自太白始。《沧浪诗话》以此为隋郑世翼之诗,《臞仙诗谱》以此篇为无名氏作,俱误。”
但不管这诗体是不是李白所创,但不可否认李白确实奠定了“三三五五七七”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。这是因为他在歌赋创作中能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,使得他这首《秋风词》能表现出“哀音促节,凄若繁弦”的艺术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