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韦应物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诗,后世评论颇具争议

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创作的一首文士宴集的五言古诗。名为文人“宴集”,实际上是诗人居安思危的抒怀诗。

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》

唐代:韦应物

兵卫森画戟,宴寝凝清香。

海上风雨至,逍遥池阁凉。

烦疴近消散,嘉宾复满堂。

自惭居处崇,未睹斯民康。

理会是非遣,性达形迹忘。

鲜肥属时禁,蔬果幸见尝。

俯饮一杯酒,仰聆金玉章。

神欢体自轻,意欲凌风翔。

吴中盛文史,群彦今汪洋。

方知大藩地,岂曰财赋强。

唐代韦应物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诗,后世评论颇具争议

兵卫森画戟,宴寝凝清香。开篇两句颇有魏晋高古之风,卫士们的画戟排列森严,豪华的居室里缭绕着清醇的芳香。短短十个字,不仅交代了文士宴集的地点,而且衬托出作为刺史长高的诗人居所的排场和威仪。

海上风雨至,逍遥池阁凉。东南海上忽然风雨骤至。喧嚣的池阁一下子变得惬意而清凉。这两句妙在“逍遥”二字的使用,既为读者营造出一幅清旷高远的意境,又展示出诗人高雅逍遥的骚人雅致。

唐代韦应物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诗,后世评论颇具争议

烦疴近消散,嘉宾复满堂。在如此逍遥快活的日子里,烦热和疾病早已消散一空,只留下嘉宾高朋满座。由此,宴集的热闹氛围和诗人的自得意满溢于言表。

自惭居处崇,未睹斯民康。然而,从这一句开始,全诗的基调急转直下,繁华喧闹的排场烟消云散,逍遥愉悦的心情也荡然无存。在华丽的居室和热闹的宴会上,诗人突然想起居无定所,那些衣食堪忧的百姓来,诗人由此深深反思。

唐代韦应物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诗,后世评论颇具争议

理会是非遣,性达形迹忘。通晓自然之理便能明辨是非,天性通达就能做到物我两忘。这两句对仗工整,既是人生这里的诠释,又是诗人内心反思的真实写照。

鲜肥属时禁等六句,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勿忘民生的期望。荤腥之物不宜于在这盛夏的季节食用,还是请品尝美味的蔬菜和水果吧。如今我俯首饮下一杯美酒,抬头聆听各位朋友如金玉一般优美的文章,该是人生何等的幸事?因为心情欢畅,诗人的身子也仿佛变得轻盈起来,跃跃欲试,马上要御风飞翔起来。

唐代韦应物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诗,后世评论颇具争议

吴中盛文史,群彦今汪洋。方知大藩地,岂曰财赋强。最后四句则是对这次宴集的文士的赞赏,为和苏州能被称为“大藩地”?不是因为它向朝廷交了多少赋税,而在于拥有那些济济一堂的文人才士呀。

总体来看,这首五言古诗,在艺术和内容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。从艺术上说,该诗写物精妙,缘情体物。就内容而言,表面写文章雅集,实则反思民生疾苦,有“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”之文士胸襟。

唐代韦应物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诗,后世评论颇具争议

但关于这首诗的最后四句,后人存在争议。明朝杨慎不客气的批判是“乃类张打油,胡钉铰之语”而清朝人张文荪反倒认为“末以文士胜于财赋,成为深识至言,是通首宿处”。总体来说,感觉孙的论断比较合理,你认为呢?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4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