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诗人描写闺中女子盼望出门在外的丈夫归来的诗有很多,大多描写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心里和神态。唐朝诗人李端这首《闺情》就直接表达了少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。
《闺情》
唐代:李端
月落星稀天欲明,孤灯未灭梦难成。
披衣更向门前望,不忿朝来鹊喜声。
月落星稀天欲明,孤灯未灭梦难成。这两句写天马上就要亮了,但闺中人仍然难以入睡。孤灯未灭,说明之前一直点着灯。点灯,自然是为了等人。梦难成,说明闺中人曾经试图安睡,但却怎么样也睡不着,在床上辗转反侧。
这时候的天空已经月落星沉,东方泛白,但灯仍然没有灭,这说明她的等待之心仍然没有罢休。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念头,才引出了下面两句的门前眺望。
披衣更向门前望,不忿朝来鹊喜声。这两句写闺中人怎么都睡不着,而且思念的心情越来越强烈,最后索性披上衣服到门前张望。“更向”两个字把她急迫的心里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她为什么会起身来门前张望呢?原来是她听到了门外喜鹊的鸣叫声。本来天快亮的时候,有鸟儿鸣叫是很正常的事情,但苦苦等了一夜的人儿实在太过期盼丈夫的回归,于是就一厢情愿的认为喜鹊是来给她报告行人归来的好消息,所以便迫不及待的出门等候。
当然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,她的一腔热情仍是落了空,这让她很是不快,认为都是喜鹊的过错,这场使气任性的迁怒,把闺中人的痴念嗔怨表现的淋漓尽致。虽然实属无理取闹,但却让人不禁会心一笑。
近代诗词学者富寿荪在《千首唐人绝句》中评这首词说:“披衣”二句,不怨良人不归,却咎鹊语无验,与施肩吾《望夫词》“自家夫婿无消息,却恨桥头卖卜人”,皆用意温厚,婉曲相似。
文 | 最美诗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