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适,字达夫,正如此字所透出的信息,高适晚安得到玄宗、肃宗赏识,连连高升,官居高位,被誉为诗家之达者,但其早年仕途不顺,曾经北上蓟门,漫游燕赵,打算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,却没有找到出路。后来,他在梁宋一带过来十几年的贫苦流浪生活。直到天宝八年,高适已经年近五十,才由宋州刺史推荐,任封丘蔚。这首诗就是作于封丘任上。
《封丘作》
唐代:高适
我本渔樵孟诸野,一生自是悠悠者。
乍可狂歌草泽中,宁堪作吏风尘下?
只言小邑无所为,公门百事皆有期。
拜迎长官心欲碎,鞭挞黎庶令人悲。
归来向家问妻子,举家尽笑今如此。
生事应须南亩田,世情尽付东流水。
梦想旧山安在哉,为衔君命且迟回。
乃知梅福徒为尔,转忆陶潜归去来。
混迹渔樵,狂歌草野,也许曾叹生活的困苦,流浪的无依。但和身为封丘小吏的卑微不堪相比,昔日的狂歌草野是那样的悠然自在!“乍可”“宁堪”的对比,无须回答的设问,写尽了诗人的彻悟和追悔。
县尉本身一个卑微小职,有着鸿鹄之志的诗人,在历经仕途坎坷后,或许曾经幻想暂时栖身于封丘小邑,聊度时日。他天真的以为,小邑微官本无多少职务,自有一番清闲和自在,殊不知一进公门,才知种种令人厌烦的琐碎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,毫无闲散与自由可言。不但如此,最难堪的莫过于“拜迎长官心欲碎,鞭挞黎庶令人悲”!短短十四个字,写尽了一个小官的悲哀。诗人一直想有所作为,不料身为下吏,每每要躬身于所谓的长官面前,有志难施展的悲哀溢于言表。如果能有所作为,起码还可以让自己救人于水火的理想得以实现。但如今却要含泪鞭挞无辜的黎民百姓。
带着这种悲愤,诗人想向家人寻求理解和安慰,不料妻子儿女对此均不以为然,并笑着安慰诗人说如今不都是这样的吗?满腔悲愤无处述说,没有一位知音和他产生共鸣,诗人感到孤独了,想寻求新的精神依托,还是放弃这个小官,躬耕归隐吧。
然而,诗人又面临新的困境:昔日的旧山已经不可得见,眼下的事务又缠绕其身。自己正如汉代的南昌蔚梅福,想竭诚效忠,却无投书之路!诗人不由感慨,还是欣然而赋《归去来兮辞》的陶潜悠闲自在啊!
诗作交代了不堪作小官的缘由,抒发了诗人弃官归隐的愿望和不能归隐的现实,写出了下层文人乃至所有想有所作为的文人普遍的心路历程,写出了他们的痛苦和挣扎。言辞间忧戚而不绝望,强言放达之中饱含对民间疾苦的眷眷关注之心。结构上连贯严整,层次分明,散句与偶句间互为用,颇具跌宕回旋之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