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时期,国力强盛,君主锐意进取、卫边拓土,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、有所作为。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,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,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、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、瑰丽壮美的诗篇。《从军行七首》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。
《从军行七首》其一
唐代:王昌龄
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上海风秋。(独上 一作:独坐)
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烽火城西,点明这段情境发生的背景和地点。烽火表示战事正在进行,诗中所有的情感都源于战争中人们的离别和彼此的牵念。烽火是现实的背景,更是人心复杂情绪的来由。古来向有登楼思乡的传统,诗中人不仅在楼上,更正百尺楼上。楼越高,人越显得渺小,越衬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,面对离别的无所作为;楼越大,人之凄楚无助之感越重;楼越高,视野越开阔,人心越渴望远眺到家乡,而无论楼有多高,家乡总是在云端之外,渴望越甚则失望之情越深。登楼一望已是百般惆怅,何况是秋日黄昏。如此两句,已把征人的难堪之情推到极处。
第三句出一“更”字,是已如此不堪,更还有羌笛之际响起。羌笛之声本身就凄凉,何况吹的是一首离别之曲《关山月》。征人之人立即随着笛声神思摇荡。在这个秋日的塞外黄昏,征人在高楼之上酝酿了很久的情绪终于在笛声中喷涌而出,随着笛声盘旋不尽,越飘越远,直到万里之外,用那无形之物勾连起一段异地同悲之情。金闺对闺中的美好称呼。不说自己情苦,只说远方之人无奈。家中妻子的愁闷,远隔万里,如何消得?一声愁叹,将征人在这个黄昏的无限惆然之情呼之欲出。
这首诗写边塞将士对家中的思念,通过时间,季节,地点等层层推进,把这种感情逼到百般回旋,无以言表之际,忽然借着笛声,借万里愁人之心,把自己一片深情表达出来,读来令人回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