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水在今天的山西省,汉唐时期属于河东郡。汉武帝元鼎四年,有方士报,在河东郡汾阴县掘获皇帝铸造的铜鼎。武帝大喜,秋天亲自来到汾阴祭祀,并作《秋风辞》。
开元十一年春,唐玄宗到汾阴祭祀后土,并改汾阴县为宝鼎县。当时苏颋随着玄宗参与祭祀,并于十一年秋再度入蜀,这首诗大概就是作于这个期间。
《汾上惊秋》
唐代:苏颋
北风吹白云,万里渡河汾。
心绪逢摇落,秋声不可闻。
前两句白描,写景叙事化用汉武帝《秋风辞》里的诗意,此事此景,既联系着时代的盛事,诗人自己贬官外放,也像白云一样,被寒冷的北风驱遣,来到汾水上,即景起兴牵引出个人失意的哀愁。
后两句顺势抒情。“摇落”,指的是草木凋零。感秋而悲,本来就是古代文人固有的思维模式,这里,诗人本来就满腹心事,又逢草木被风吹落,自然更加黯然神伤,觉得不忍再听秋声。
但这里的“摇落”或者有更深一层的含义:诗人曾与父亲苏瑰同掌枢密,常常引以为荣。后来诗人袭封许国公,并于开元四年任宰相。开元六年、七年宋景、苏颋为了稳定市场,严禁恶钱,却因为用人不当而失败,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,不久改任益州长史。这时,诗人渡过汾水,又将远赴蜀中,前途难测。故诗中的”摇落“,也可以暗示其暮年失意的遭遇。遭逢挫折,本已满怀愁绪,风声、水声、落叶声等更让诗人惊觉秋意浓厚,并因此加深了生命沉沦之感。所以说”秋声不可闻”。
所谓的“不可闻”,实际上是不愿意听闻,隐约吐露出迷茫、惆怅等种种情绪。到了这里,题目中的“惊”字才有了着落:“惊”表明诗人的思绪受到了震动,是沉浸在思绪中而被秋声惊醒,察觉秋意已浓,还是欣赏秋景而惊觉时光流转,人世浮沉?诗人并没有指出,也不需要名言。
全诗短小,含蓄,乍看平常的北风、白云、落叶、渡河都笼罩在诗人的百感交集之中,令简洁素朴的语言充满弦外之音,耐人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