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一首愤世嫉俗的词作,情理交融,肆意不羁,感人至深

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是在宋神宗元丰年间,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,由于词人仕途不顺,屡遭打击,导致其人生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,所以这首词的词风也和以往不同。

苏轼一首愤世嫉俗的词作,情理交融,肆意不羁,感人至深

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

宋代:苏轼

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著甚干忙。事皆前定,谁弱又谁强。且趁闲身未老,尽放我、些子疏狂。百年里,浑教是醉,三万六千场。

思量。能几许,忧愁风雨,一半相妨,又何须,抵死说短论长。幸对清风皓月,苔茵展、云幕高张。江南好,千钟美酒,一曲满庭芳。

苏轼一首愤世嫉俗的词作,情理交融,肆意不羁,感人至深

这首词具有很浓厚的哲理意味,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。苏轼以一论开头,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人的追名逐利作了无情的嘲讽。他一开始就引用《庄子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,以蔑视的眼光,称为“蜗角虚名、蝇头微利”,进而以“算来着甚干忙”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,并通过世人的争名夺利,联想到朝廷的党争以及党争对自己的切身伤害,叹道:“事皆前定,谁弱又谁强。”“事”,指名利得失之事,也就是说世事皆有定数,不需要强行争夺;但得到的不一定最强,失去的也不一定最弱,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。以上几句,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,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,大有洞悉人生之感。苏轼感到人生功名利禄就如一场梦幻,所以,“且趁闲身未老,须放我、些子疏狂。百年里,浑教是醉,三万六千场”,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,以避免祸端。

苏轼一首愤世嫉俗的词作,情理交融,肆意不羁,感人至深

过片“思量、能几许”,是承接上片“百年里”来说人生能有几年光阴;而“忧愁风雨,一半相妨”,苏轼一生宦海沉浮,多次被流放,仕途十分不顺。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,隐含着身受惨祸、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。“又何须抵死,说短论长”,是因“忧愁风雨”而彻悟之语。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,读来令人感慨万千。下面笔锋一转,以有幸面对无际的绿茵、高张的云幕,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,求得了内心的宁静。结尾“江南好,千钟美酒,一曲《满庭芳》”一句,情绪豁达开朗,充满了飘逸旷达、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,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,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。

苏轼一首愤世嫉俗的词作,情理交融,肆意不羁,感人至深

说这首词是一篇人生这里议论一点都不为过,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,已经经历过乌台诗案、谪居黄州的众多磨难,心灰意冷之下有了避世归隐的念头。词中以情写理,既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恨,又充满了对精神的解脱和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6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