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首词,读来婉转蕴藉,回味无穷

宋神宗时期,苏轼被贬谪到黄州,政治上的打击和仕途上的挫折让诗人感到心灰意冷,产生了得过且过、随遇而安的想法。有一次雨过之后游赏时,看到周边美景联系到自己的遭遇,作《鹧鸪天》一首。

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
宋代:苏轼

林断山明竹隐墙。乱蝉衰草小池塘。翻空白鸟时时见,照水红蕖细细香。

村舍外,古城旁。杖藜徐步转斜阳。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

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首词,读来婉转蕴藉,回味无穷

开头两句,作者从远到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: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,树林尽头,有座高山清晰可见;近处,丛生的翠竹,象绿色的屏障,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。靠近院落,有一个池塘,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,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。蝉声四起,叫声乱成一团,令人烦躁不安。在这两句词中,竟然描写出林、山、竹、墙、蝉、草、池塘七种景色,容量如此之大,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。但这完全是一种杂乱、衰萎的景象,显得苍白无力,缺乏生机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来词人受政治打击,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,自己的才华完全得到施展,心情低迷精神不振,这也是他的词变得如此凄凉无生机的最大原因。 三、四两句,含义更深,从词句上看,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:在广阔的天空,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、自由翱翔,满池荷花,映照绿水,散发出柔和的芳香。意境如此清新淡雅,颇有些诗情画意。透过这样一幅画面,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、自寻安慰、无可奈何的心境。

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首词,读来婉转蕴藉,回味无穷

下片前三句,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,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。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。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?是老态龙钟,还是病后的神态?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,还是百无聊赖、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?读者仔细玩味,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。最后两句,是画龙点睛之笔。词句的表面是说:天公想得挺周到,昨天夜里三更时分,下了一场好雨,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。“又得浮生一日凉”,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。“浮生”,是说人生飘忽不定,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。这其中的“又”字,分量很重,对揭示主题,起着重要的作用,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、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。

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首词,读来婉转蕴藉,回味无穷

总观全词,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,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6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