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,早在数千年以前,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古人饮茶的记载。不过那个时候的茶无论是饮用方式还是作用功效,都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。茶究竟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样的,相信爱茶人士都会想有所了解,今天编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饮茶方式变化的几个重要阶段。
1:煎煮法
在原始部落之时,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茶的作用。但是那个时候茶对于人们的意义非常简单,只是为了填饱肚子。在那个时期,人们的群居生活并不能保证食物充足,饿肚子的事情也会经常发生,所以当时一切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都会被祖先们拿来品尝,茶叶在当时也只是充当食物的角色。但是时间长了以后,人们慢慢的发现茶不仅能填饱肚子,食用茶叶还能治疗当时人们的很多种疾病。这种情况让茶叶的价值提高了上去,人们也不仅仅只把茶叶当做食物直接食用,而是把它当做了一种应急药品分离开来。随后先人们就开始用猛火煎煮茶叶,这也是茶最初的饮用方式。不过那个时期茶叶的产量并不多,一般茶叶也只是在祭祀的时候被使用。
2:混合粮食“羹饮”
到了先秦和两汉这段时期,茶的饮用方式又发生了变化。人们在那个时期虽然还是用猛火熬煮的方法饮茶,但是在熬煮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加入粟米等一些食材,时至今日,我国一些边远地区的民族还保留着这一习惯。
3:研磨冲服
这种方法起始于三国时期,唐宋达到鼎盛。三国史书中记载:当茶农采摘下新鲜茶叶以后,要赶快加工成饼状。等到饮用之时再掰下一部分用研钵弄碎,随后用开水冲服饮用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也并不是仅仅研磨茶叶一种植物,茶叶的配料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一般情况下配料有橘子皮、生姜、葱等。到了唐代中期,著名的茶圣陆羽第一个提出反对这种给茶加佐料的行为,号召人们在饮茶之时尽量还原茶本身的味道。人们对茶的理论性认识,也从这个时候拉开了帷幕。
4:泡饮
这个方法的全称也可以叫做全业冲泡法,相信大多数人都明白了,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茶水饮用方式。这种方法自从唐代开始出现,受到诸如茶圣陆羽等人提出的一系列饮茶理论的影响,饮茶的本质从解渴消毒的身体作用向着修养身心的精神层面过渡,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先贤有过类似的做法,但是真正形成理论还是在唐朝时期。在唐代,人们发明了蒸青制茶法,注重加工茶叶的嫩芽部位,加工成散品茶叶以后,不但在色泽香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,而且饮用方式也非常方便。到了明代以后,几乎所有的茶商都以制作冲泡散茶为主,这种方式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我们在品茶之时总说要了解茶背后的文化,其实茶叶冲泡方式的演变过程,就是茶叶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之一,了解了茶叶冲泡的前世今生,您才能在平时的泡茶过程中和茶叶完成心灵的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