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苏东坡的结发妻子名王弗,十六岁嫁入苏家,不幸华年早逝,二十七岁病逝于京城,一年后葬于四川眉山苏家祖坟,得以常伴公婆。苏轼亲手载下三万株松树,以寄托深深的哀思。她与东坡共同生活了仅十余年,只留下一子苏迈。但她赢得了一曲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一篇《亡妻王氏墓志铭》,她的名字连同《江城子》一起,成为千古悼亡之绝唱。

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
宋代:苏轼
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
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诗人用朴实的语言,白描的手法,叙写了夫妻生离死别;用怀人的笔法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;又以倾诉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沧桑与伤痛,情真意切,血泪交融,哀婉欲绝。每每读之,都让人眼湿心热,情动神摇。正如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所说:“有声当彻天,又泪当彻泉。”引起了历代无数读者的感动和共鸣。

在中国文学史上,自潘安的《悼亡诗》三首之后,能打动人心的悼亡之作确实不少,比如元稹的《遣悲怀》三首,贺铸的《半死桐》,纳兰性德的《浣溪沙等》,但最撼人心魄的,我以为还当属苏东坡这首《江城子》。

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半年(1075),苏东坡知密州的时候,距离王弗去世已经十个年头。十年的漫长岁月,亡妻依然活在他的心里,让他念念不忘,难以释怀,可见东坡对亡妻的怀念是多么深沉而绵长。那么,王弗是怎么样的一位女子?苏轼又为什么能守住这份情呢?实际上,二人的姻缘属于先结婚后恋爱型的。东坡对王弗,有一个从随缘到识缘,逐渐才惜缘并守缘的过程。

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当时,苏轼本欲隐居读书,不想过早结婚,为遵父母之命,才和王弗完婚。而王弗似乎对这个年轻才俊情有所钟。因为据民间传说,二人的结合实缘于一个题名择婿的故事。王弗的父亲王方,为乡贡进士,颇有名望,想借为中岩寺一鱼池征名的活动,暗中为女儿择婿,于是便请来当地众多的青年才子。鱼池依山傍岩,游人拍手,鱼儿便跃出水面。因此,或曰“藏鱼池”,或曰“观鱼池”,或曰“跳鱼池”,均不尽如人意。只有苏轼的题名“唤鱼池”,赢得了众人的赞许,而王方之女王弗派人送来的取名题鉴,竟然也是“唤鱼池”。正是这次风雅的征名活动,导致王方请人向苏洵提亲,才促成了才子佳人的珠联璧合。

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在《亡妻王氏墓志铭》中,东坡深情地记下了三件事情。其一,侍奉父母,以“谨肃”。在父母公婆面前,王弗端庄守礼,谨慎懂事,恪守妇道,赢得了公婆的喜欢和器重。其二,伴读来凤轩,“敏而静”。苏轼在来凤轩书房读书“偶有所忘”,她却“能记下”,从旁提醒,问其他的书,也所知不少。苏轼大喜过望,方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这样的机敏而沉静,性格正好与自己的外向豪放互补,知书又可相伴红袖添香夜读书。其三,伴仕凤翔府,“类有识”。宋仁宗嘉佑六年(1061),苏轼以京官身份任职陕西凤翔府签判。这是苏轼第一次离开父亲、兄弟步入仕途,他年方二十六岁,年轻气盛,胸无城府,缺乏处世经验,善解人意、通情达理的妻子便成了他的贤内助。她常以父母之告诫提醒丈夫谨慎行事,说“子去亲远,不可以不慎”。东坡率真无隐,往往把什么人都当成好人,而王弗则善于识人待物。每当有客人来访,苏轼总愿让她在屏后聆听,而她对客人是否可交的判断总会被事实所验证,对初入仕途的苏轼帮助甚大。苏轼越来越敬重妻子,爱惜妻子,时时听从妻子的良言劝告,夫妻更加恩爱情深。

有情相守才是家,读《江城子》看苏轼与妻子王弗的一生情爱

然而,爱益深,天也妒!患难与共、情同知己的贤妻良友,竟过早的被夺去了生命,苏轼失声哀恸:“余永无所依怙”!虽然几年后苏轼又再娶,但在他的心中,一直信守着对这位结发妻子的一份情爱,以至于十年后,积淀郁结为《江城子》这曲哀乐!王弗短暂的一生,也算值了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0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