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词是词人应诏复官,重去京都路上所作。词人当时已年过半百,此番离家,前途茫茫,抒发了无限哀愁和不舍。上阙紧紧围绕“晓行”这一主题,真实地记叙了破晓之景,行路之况;下阕通过想象别后情境,强化感情,抒发了漂泊的伤怀以及深切的思念,饱含真情。
《喜迁莺·晓行》
宋代:刘一止
晓光催角。听宿鸟未惊,邻鸡先觉。迤逦烟村,马嘶人起,残月尚穿林薄。泪痕带霜微凝,酒力冲寒犹弱。叹倦客、悄不禁,重染风尘京洛。
追念,人别后,心事万重,难觅孤鸿托。翠幌娇深,曲屏香暖,争念岁寒飘泊。怨月恨花烦恼,不是不曾经著。这情味,望一成消减,新来还恶。
“晓光催角”,清晨第一道曙光穿墙而来,催促游子起行。嘹亮的号角吹响,树上鸟儿在朦胧中还没有开始啼叫,邻户的鸡已经开始打鸣。村庄笼罩在晨雾中,模糊中渐渐有了马的嘶鸣,人烟喧哗。处在痛苦中的人是敏锐的,词人敏锐地捕捉到了乡村清晨安静的特点,用一系列微弱的声音反衬出村庄之静,“晓行”之早,以及心中的凄苦。
微弱的月光穿林而过,夜寒未散,不知何时落下的泪已在冷风中吹干,喝下的酒也无法御寒,不仅是风冷,一颗心更是凄冷。萧瑟中作者不禁感叹,全不愿再赴京城,沾染风尘。作者融情于景,只写具体景物,心情就显露出来,可谓“字字真切,觉晓行情景,宛在眼前”。
下阕词人想象别后与妻子相隔两地,音书难通,不久前尚在家过得惬意逍遥,何曾想到现在却要踏上艰苦的旅途。这种相思与无奈也不是没有过,本以为这次可以消减一点,怎么这次却如此汹涌不可遏呢?“新来还恶”,在对比中强化了词人的感情,全词语言浅近晓畅,感情真挚,为词人赢来了“刘晓行”的美称。
罢官之前,词人为人方正,看不惯官场黑暗,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,终为人忌恨,以言事罢官。年轻时他以笔墨为剑,挥斥方遒,又得到皇帝赏识,家国大事才是他的切念,何曾掉以轻心。为什么中年后的词人如此不屑政治,难道因为年老而畏惧舟车劳顿。当然不是,因为多次直谏,词人触犯他人利益被罢官,这样的经历让他心灰意冷。这政治的黑暗,朝廷的无能,国家的软弱,让人完全看不到希望,作者能如何呢?哪怕被召回京都,也无法施展抱负,甚至可能继续遭受迫害,再也回不到家中。这饱含着作者的无奈和满腔愤懑,但他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,全隐含在对家人的不舍之中,细细体味,尤显沉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