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一位诗僧写的爱情词,风格细腻清秀,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

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,苏轼称其“能文善诗及歌词,皆操笔立成,不点窜一字”。其词作多写怀古感今之意,洒脱纵横,颇有苏轼超迈横绝之风。也有描写伤春别离,感慨人生之作,绮丽清婉,本词就是仲殊词作之翘楚。

宋代一位诗僧写的爱情词,风格细腻清秀,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

《夏云峰·天阔云高》

宋代:仲殊

天阔云高,溪横水远。晚日寒生轻晕。闲阶静、杨花渐少,朱门掩、莺声犹嫩。悔匆匆、过却清明,旋占得馀芳,已成幽恨。都几日阴沈,连宵慵困。起来韶华都尽。

怨入双眉闲斗损。乍品得情怀,看承全近。深深态、无非自许。厌厌意、终羞人间。争知道、梦里蓬莱,待忘了馀香,时传音信。纵留得莺花,东风不住,也则眼前愁闷。

宋代一位诗僧写的爱情词,风格细腻清秀,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

惜春伤春是宋词中传统的题材,历代都有佳作,此词因作者是方外之人,以女子口吻抒写春愁闺怨,读来更是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”。开篇便不同凡响,连用三个短句“天阔云高”“溪横水远”“晚日寒生轻晕”、值得注意的是,这三句分开来看,意境开阔高远,似乎并不适合于春愁这种纤细柔婉的情感,但“闲阶静”句描写的却是典型暮春三月之景,与前一句意境相去略远。可将这两句景联合起来,便产生出了一种淡淡伤感、幽怨的感觉。这种以相背意象铺陈组合,达到繁复多层情感传达的手法,在词创作中还是比较少见的。小院深闺,杨花在暮春的微风中渐渐飘零,而黄莺的啼叫仍然欢快稚嫩。置身此景中的女主人公不免动了伤春之心:韶华已逝,如水匆匆。清明过后,即便再娇艳的花,再明媚的春光也难逃凋零的命运,这满腔幽恨之情又能向谁倾诉呢?“都几日阴沈”更进一步描绘了女主人公的伤春之情。才几日没有出门,绽放于枝头的繁花竟然都被雨打风吹去,无迹可寻,怎能让人不唏嘘呢?

宋代一位诗僧写的爱情词,风格细腻清秀,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

如果说上阙主景,那么下阕便主情,抒发闺中哀怨。首句用笔晦涩,大意是心中哀怨愁入双眉,无计可消除。但又是什么引起女主人公如此浓重的闺怨呢?“乍品得情怀,看承全近”,原来这位少女初识情滋味,刚刚体味到与情郎心心相印的美好恋情,却又担心情郎“忘了余香”,抛却自己。一边是爱情的甜蜜滋味,一边是对未来的忧虑徘徊,少女的内心翻滚着这两重矛盾的情感,不由感叹:“深深态、无非自许。厌厌意、终羞人间。”只怕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,然而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,却是羞于向任何人提起的,唯有时常梦中相会,捎来恋人的只字片语以慰藉心灵。笔锋至此,作者又突然转向伤春,“纵留得莺花,东风不住,也则眼前愁闷”,但稍加揣摩便可发现,此句表面上是惋惜东风不再,再美的春景也枉然,实则是对自身身世的叹怀惋惜。她真正叹息挽留的,不是春天,而是她的心上人。如果情郎离去,莺语花开,春光缭绕,在少女眼里都不过是徒添愁闷罢了。全词至此,情思之伤,愁苦之重,一切尽在不言中了。

宋代一位诗僧写的爱情词,风格细腻清秀,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

不同于传统僧人六根清净,安然稳妥之感,仲殊这位诗僧可谓“六欲皆备”。他的词作情思或浓重或轻快,被誉为“篇篇奇丽,字字清婉”,情感晓畅而不落俗套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2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