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《卜算子》是词人被贬黄州时所作,比起《江城子·密州狩猎》一词,这首词少了几分桀骜张扬,多了几许淡淡的愁绪和悲凉。
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宋代:苏轼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时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(时见 一作:谁见)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上阙写景,桐枝稀疏,月挂枝头,夜已深,人声静,值此夜深人静之际,但见一幽人在院中读者徘徊,有谁可见?惟有一孤鸿而已。杜甫诗云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。心之所感,目之所见。词人此时被贬黄州,自是心有戚戚,目之所及,无不是缺月,疏影,孤鸿。这即渲染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,又表达了作者的幽思怅然之苦。
然而苏轼远非甘于沉沦之人,下阕笔锋一转,孤鸿受惊飞起,心中有恨而无人知晓。它拣尽寒枝,终不肯栖,宁可留在那寂寞寒冷的沙洲之上。此句既是咏鸿雁,也是作者自喻。鸿雁虽然飘零失所,惊魂未定,却仍择地而栖,不肯将就;寓词人虽遭到贬谪,处境孤苦,但仍心有所依,高洁自许,不愿随波逐流。幽人、孤鸿两相呼应,足见词人功力深厚,善于描画,亦善于表达。
《毛诗序》有云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,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”词也是如此。苏轼之所以伟大,绝不仅仅因为他善于写词作文,而是因为他思想的伟大。苏轼少年成名,文采超群,又通书画,懂音律,但他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才子,他也有政治抱负,希望能在政坛上大展拳脚。可惜生不逢时,偏偏他和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,因反对新法被迫离京,后又遇到乌台诗案,一贬再贬。若是旁人,恐怕早已灰心丧气,抑郁成疾了,然而苏轼却一路遍赏美景,诗文不断,所到之处无不政绩斐然,深受人民爱戴。这气度,这胸怀,可是一般人能比?他的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,正是他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,纵是月缺疏桐又如何?纵是“无人省”又如何?只要心有所依,即便“寂寞沙洲冷”,也有他的栖身之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