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诗的主旨和《过陈琳墓》比较接近,都是借咏古人遗迹自伤身世,抒发士子不遇的悲哀和愤懑,笔触苍劲,感慨深切。
蔡中郎坟
唐代:温庭筠
古坟零落野花春,闻说中郎有后身。
今日爱才非昔日,莫抛心力作词人。
首句正面描写蔡邕古坟的景象,汉代著名文人的坟墓,如今湮没在星星点点的夜花里,荒凉残破的遗迹和眼前繁茂的野花交织在同一个画面中,令人产生强烈的时间流逝感和岁月沧桑感。第二句描述一个传说,:“张衡亡月,蔡邕母始怀孕。此二人才貌甚相似,时人云‘邕是衡之后身也’。而”闻说中郎有后身“正是对这一个传说的加工和推测,既然张衡是蔡邕的前身,那么蔡邕死后,想必可以再一次轮回转世,由当世的某位才俊来做他的后身。这种设想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作者所出的年代,为下面将要生发的议论奠定基础。
”今日爱才非昔日“直接表露对当下冷落贤才的不满。蔡邕在灵帝时召拜郎中,校书于东观,后因弹劾宦官被流放朔方。其后又为董卓强迫为左中郎将。董卓被诛后,蔡邕为王允说捕,死于狱中。客观的说,蔡邕的人生境遇并不令人羡慕,甚至可以说比较悲惨。但作者认为,即使在政治黑暗的东汉,蔡邕还能有一席用武之地,董卓虽然是逆臣,优能任用贤才,而现在的文士只能满腹经纶而终老泉下,即使求为蔡邕的境遇亦不可得,这就更加突出了作者的不平之气。
末句用反语抒愤:既然文才在当下不受重视,那么即使是蔡邕后身那样贤才,也没有必要去枉抛才力,博得一个词人之名了。这是对自己的警语,也是对天下才子们的忠告,看似劝阻大家不要在文才上用心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悲哀和激愤,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