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闺怨诗,表现最多的就是从军戍边的将士之妻的怨情。正如明朝人唐汝询所说:“伤离者莫甚于从军,故唐人闺怨,大抵皆征妇之辞也。”
《春闺思》
唐代:张仲素
袅袅城边柳,青青陌上桑。
提笼忘采叶,昨夜梦渔阳。
张仲素以善写闺怨著称,这首《闺怨思》同样是写征妇之思。诗歌以景起兴,袅袅城边柳描写出满城春色。由此衬托引出二句的“青青陌上桑”,由桑叶顺理成章引出下句的采桑女子。
第三句则出现一层突转,“提笼忘采叶”。采桑女默默静立,仿佛一具凝固的雕像。这样一幅静止的场景,可引起读者的思考:为什么如此大好的春光,来到陌上却忘记了此行的目的?到第四句方寸揭晓:“昨夜梦渔阳。”原来她昨天夜里梦到了在渔阳戍边的丈夫,今天回味梦境,诸事无心。“夜梦渔阳正说明她整日记挂,而因昨夜之梦,今天又多了一种思量。思妇的难言之苦,怨怅之情,诗人的同情之意,都没有明说,但正如清朝人李锳所说:”前二句皆说眼前景物,而末句忽掉转说到昨夜之梦,便令当日无限深情,不着一字而已跃跃言下。笔法之妙,最耐寻味。“
其实末句不光可以回溯到第三句,更可谓逆挽全篇。到这里,前二句仿佛都有了神采,都得到了新的解释。由末句的相思可以知道,首句写柳,不仅仅是写春天,更渲染着相思气氛。古诗中”青青河畔草,郁郁园中柳“引起的是对远行丈夫的思念,唐代众多的《折杨柳》歌辞,更是集中于就这一意象阐发相思之情。这首诗也是借杨柳袅袅之态,传达缠绵之思。
第二句写陌生桑,也不仅仅是为了引出采桑人。《陌生桑》是乐府旧题,汉乐府中,又名《艳歌罗敷行》,原诗写女子罗敷采桑,为使君相邀,罗敷盛夸其夫以拒之,表现她不羡富贵,忠于爱情的坚贞。而后代对该诗的众多拟作中,有一种就专继承采桑和思夫的固定联系,借这一古题来写闺怨,张仲素这首诗既是此意。
以诗会友,以词交心,分享中国诗词知识,传播中国传统文化,喜欢就点赞关注吧!【对联:(),莲池莲子香。求上句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