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送女儿出嫁时作的一首诗,骨肉之情跃然纸上

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诗作中少见的写亲情的送别诗。杨氏女是指韦应物的长女,她即将嫁入杨姓人家,身为父亲的诗人自是无限伤感,但为了女儿的幸福考虑,诗人又千叮咛,万嘱咐,希望女儿在夫家恪守妇道,孝顺公婆,做一位识大体,有妇德的贤妻良母。

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送女儿出嫁时作的一首诗,骨肉之情跃然纸上

《送杨氏女》

唐代:韦应物

永日方戚戚,出行复悠悠。

女子今有行,大江溯轻舟。

尔辈苦无恃,抚念益慈柔。

幼为长所育,两别泣不休。

对此结中肠,义往难复留。

自小阙内训,事姑贻我忧。

赖兹托令门,任恤庶无尤。

贫俭诚所尚,资从岂待周。

孝恭遵妇道,容止顺其猷。

别离在今晨,见尔当何秋。

居闲始自遣,临感忽难收。

归来视幼女,零泪缘缨流。

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送女儿出嫁时作的一首诗,骨肉之情跃然纸上

开篇四句叙写女儿出嫁时父亲的忧愁和伤感。“戚戚”是指亲人离别之忧伤状。“悠悠”二字则蕴涵两层意思,一是指遥远,一是指忧虑思考的样子。为和诗人整日里忧伤呢?下面两句给出了答案,原来是诗人心爱的女儿要出嫁到远方了,身为父亲的诗人该有多么的不舍和牵挂呀?

“尔辈苦无恃,抚念益慈柔。”这两句可是是整首诗的诗眼。女儿长大成人,出嫁远行,身为父母的应该高兴才是,为何诗人却如此伤悲?原来女儿自幼丧母,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母亲的呵护,诗人在难过之余,承担着慈父慈母的职责,尽心照顾着年幼的孩子。这两句,既写父女感情真挚的缘由,有生动传递出诗人对女儿的愧疚之情。

“幼为长所育”四句,将笔墨焦距于父女离别和姐妹互诉衷肠的情景。名对姐姐的远嫁,从小得到姐姐抚养照顾的妹妹依依不舍。然而诗人即便柔肠百结,也无法阻止女儿必须出嫁的现实。在情感和理智的天平上,诗人在左右摇摆,苦苦煎熬。

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送女儿出嫁时作的一首诗,骨肉之情跃然纸上

“自小阙内训”八句,是诗人对女儿的悉心嘱托和教诲,拳拳之心,溢于言表。你从小缺少慈母关于妇德的教诲,你将来能否侍奉好公婆让我担忧。幸运的是你的夫家拥有良好的家风,不会随意挑剔你的过失。安贫节俭一向是我提倡的,你陪嫁的嫁妆很难做到周全丰厚,我希望你能孝敬长辈,仪容举止要遵循规矩。

终于,叮嘱的话说完了,此时的诗人还想再跟女儿说点什么,但他有不知道讲什么是好,只能感叹不知何时能再相见。今天早晨以后,我们父女便要天各一方,想到此刻伤感的情绪难以抑制。回到家中看到孤零零的幼女,悲伤的泪水沿着帽带滚滚而流。

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送女儿出嫁时作的一首诗,骨肉之情跃然纸上

这首诗写亲人离别,少用浓墨重彩,纯以白描,却能获得动人心魄的力量,也是慈父之情和骨肉情深的生动诠释。在情感的表达上,可谓层层推进,情感愈发浓郁,尤其是最后两句“归来视幼女,零泪缘缨流”,将情感推向最高潮,不能自抑。

《送杨氏女》是韦应物送女儿出嫁时作的一首诗,骨肉之情跃然纸上

以诗会友,以词交心,分享中国诗词知识,喜欢就点赞关注吧!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4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