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采莲曲》是乐府旧曲,六朝时《采莲曲》多写江南水乡女子的生活,多以思君,闺怨等情诗为主。唐代诗人也喜爱为此曲填词,贺知章,王昌龄、李白等都有同题作品,但也基本上未脱离六朝旧辞的习惯,总与情事有关,唯独刘方平这首《采莲曲》,纯粹是以采莲女为对象,赞赏其美丽与勤劳,显得清新脱俗。
《采 莲 曲》
落日清江里,荆歌艳楚腰。
采莲从小惯,十五即乘潮。
前两句写采莲女之美。“落日清江里”是采莲女即将出场的舞台,日落之际,红日映在江面,壮阔的江面因夕阳而生出一丝妩媚,可谓美不胜收。在如画的江景中,采莲女出场了。
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,楚地民歌悠扬,乘着江风飘入耳中,才看到采莲女的身影,衣裳还没看清,不过那纤细的身材却已经映入眼帘。“楚腰”一词,据《韩非子》记载,春秋时期楚灵王好细腰,一时在楚国传为风尚,以至于楚国女子多为细腰而饿死。后世就用“楚腰”形容女子的纤细婀娜。诗人仅凭借听到的歌声,看到的身影怎么就能判断采莲女的“艳”呢?这里,艳不可以解为“美艳不可方物”的那种炫目之艳,而应该理解为“风采动人”。试想一下,在夕阳散晖的大江中,一只渔船穿梭在水面上,一个纤细的身影站在船上,远远地传来她动听的歌声,这姑娘将是多么吸引人呀!
那么,姑娘唱的是什么辞呢?细听便知,原来她唱的是“采莲从小惯,十五即乘潮。”要知道驾驭船在江中并不是轻松的事情,有时候遇到风浪,首先要有很大的力气摇橹,同时还要非常沉着镇定,才能安全驶离险区,而这位采莲女十五岁就敢驶着船儿搏潮击浪,实在是令人佩服。并且,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她看来是那么轻松,那份开朗、自信也瞬间感染了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