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浅的小诗,粼粼的白石,夺目的红叶,蜿蜒的山路,满眼的空翠-----这是一幅清新的画面!诗文虽然是写初冬的山景,但却不是着眼于冬天的萧瑟和枯寂,而是写透了山色的苍翠,写满了山中的生机。
《山中》
唐代:王维
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
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
“荆溪白石出”写溪水。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,北流到长安东北入灞水。诗作应该是写溪水上游穿行于秦岭山中的一段景色。有水无山,少了一番情趣;有山无水,缺了一份生机;山水相依,才是完整的令人羡慕的山景。循着蜿蜒的小路,倾听山溪的叮咚,不由得心生探寻溪水源头之意,待见到这一湾溪水,才发现已天寒水浅,原来本应活泼的小溪已经变成涓涓细流,但即便是涓涓细流,也自有它的可爱之处。在清线的溪水中,粼粼的白石从这里那里探出头来,似乎要感受一下这初冬的清寒。
“天寒红叶稀”,转而下山中的红叶,在漫山碧绿或空翠之中,红色无疑最先入人眼。如果时间停留在深秋时分,那漫山的红叶足以动人心魄。但即便是已入初冬,即便只剩几片红叶中幻出了秋日满眼的灿烂,回味与流连于昔日的美好之中了;或许诗人由此生出无限感慨,感叹于美好生命逝去的悲哀了!
但诗人毕竟没有拘泥于这一番悬想和感慨中,也未曾只着眼于眼下的一湾溪水,几处白石与数片红叶,而是放手去写整个山色。“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”,从整体上把握了山景的特点。
虽然已经是初冬时节,但秦岭山中的苍松翠柏,依然挺拔,山路穿行在这无边的浓翠之中,诗人行走作者浓翠笼罩的山路之上,怎能不心生“空翠”之感!一个“空”字,写出了山色的空明,更写出了诗人心理的安适和恬静。苍翠的山色本身无法打湿人的衣襟,但它浓郁得似乎可以溢出水分,人则沐浴在这翠色的水分之中了,一点一点的去感受它,不由心生“空翠湿人衣”的感觉!仿佛苍翠的山色用它的热情挽留了来人,拥抱了来人。这种无间的亲密换作他词恐怕无以表达!诗人用触觉感受来表达视觉感受,让诗作有了一种生机,与人的心境更加贴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