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青少年时期一直在蜀中度过,直到二十四岁,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,这首诗就是李白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。
《渡荆门送别》
唐代:李白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
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
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青春年少,朝气蓬勃的李白终于离开蜀中了,家乡之外的风物景色,他从百家之书中获得过基本印象,从种种传闻故事中知道了大概的轮廓,而想象的翅膀又多次飞跃山川,进入楚天吴国。今天,乘船东来,顺流而下,一日千里,外面的世界即将出现在眼前,年轻的诗人怎能不激动万分。幽深的峡谷中,小船犹如离弦之箭,两岸的风光分至而来,层见叠出,令人眼花缭乱。
冲出西陵峡,江流平缓,江面开阔,风景与峡中截然不同。现在诗人看到江北的虎牙山和江南的荆门山就在眼前,心情一下子振奋起来,紧张中带着无数期待,虎牙山和荆门山相对峙立,宛如大门似乎想紧紧锁住江流,江流冲开了束缚,甩开群山的挤压,在千里平原上铺展开来。没有了压制,没有了约束,焦躁的江流反而安稳起来,它不再咆哮,不再奔腾,只是缓缓地向前推进,仿佛也在细细品赏沿途美丽的风景。江面上的小舟也释放出紧张的心情,开始从容漂流起来。
伫立在船头的诗人,放眼四处张望,只见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原野,胸襟也为之开阔起来。白天所见到的空阔苍茫已经让诗人感到新鲜,黄昏降临,楚天的夜景又让他惊奇万分。皓月东升,如明镜悬挂在空中,白云舒展,筑起座座人间罕见的琼楼玉宇。这和蜀中的景致有太大的区别了。想起了家乡,诗人心底升起了一丝眷恋之情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家乡的风物很亲切。外边精彩的世界是陌生的,等待自己去熟悉;家乡的山水是多情的,它不远万里,随着我远行汉江,似乎不忍心游子独自飘零。
前人多喜欢让李白、杜甫进行比较,尤其是同题材的作品,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杜甫有诗《旅夜抒怀》,其中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两句,常常被人拿来和李白这首诗中的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做比较。但要知道,李白是在行舟中观看到的景象,而杜甫是停下细看,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两人写诗的处境和心情,所以强行对比是不可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