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三年的春天,李白离开长安,开始他的漫游之旅。放归山林,对心高气傲的李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但他并不甘心就此告别仕途,他坚信自己有朝一日会重入朝堂。抱着这一志向,他开始了艰辛,痛苦的等待历程。在诗文《书情赠蔡舍人雄》中,他说自己是“一朝去京国,十载客梁园”。其实,他并非一直滞留在梁园,而是南至吴越,北上幽燕,足迹几乎遍及大江南北。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,漫长的征程是寂寞的,但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,在途中他遇到了几个知己。在洛阳,李白遇到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杜甫,杜甫是李白的忠诚粉丝,这点大家都知道,当杜甫遇到自己偶像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,我们不得而知,但两个诗坛巨星终于见面了。秋天的时候,盛唐的另外一个大诗人高适也加入进来,三个人在梁园相会,结伴同游。这样的漫游想必不会在寂寞了。第二年秋天,李白和杜甫再次相聚于东鲁,这是他们第二次相逢,也是两人最后一次相聚。相聚虽然短暂,但留下的记忆却异常温馨。送走杜甫,寂寞的滋味便涌上李白的心头,于是提笔写下这首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。
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
唐代:李白
我来竟何事,高卧沙丘城。
城边有古树,日夕连秋声。
鲁酒不可醉,齐歌空复情。
思君若汶水,浩荡寄南征。
我为什么会来到山东,为什么会寄居在汶水?这是诗人对命运的质问,而非简单的自责和反思。正是舒展才华的大好时光,自己却只有闲居在东鲁。这究竟是谁的错误?如果自己高卧沙丘城,又能如何呢?这里的生活如此单调,令人烦闷。抬眼望去,唯有城边的古树,在瑟瑟秋风中默默的陪伴自己。秋天是伤感的季节,凄清的氛围里,惆怅将自己紧紧缠住,几乎让自己透不过气来。人们常常用轻歌曼舞来排遣忧闷,但现在诗人对歌舞毫无兴趣,因为他的心中已经蓄满了离别思念之情。在这个季节,在这样的坏境中,唯有知心好友才是最好的安慰。想着远去的杜甫,诗人那浩如一川汶水的满腹牵挂之情,追随杜甫悠悠南去了。
自从李杜优劣论兴起之后,常常有人提起二人的友情并不存在,他们认为杜甫对李白有倾慕之意,而李白并不以为然,对杜甫并没有特殊的关注。这首诗可谓最有力的反证。《唐宋诗醇》中也指出:“李白和杜甫相知最深,杜甫的诗有十多首提起李白,但李白的诗也屡次提到杜甫。”
记得今年有段时间最火的一个话题就是李白为什么不给杜甫回信(诗),殊不知问题并不在李白身上,事实是并不是李白没有给杜甫写诗,而是自己读诗太少,以至于人云亦云,没有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