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间,杜牧在扬州任节度使府推官,掌书记。这首诗是他离开扬州回到京城长安供职时回忆同僚韩绰所作。
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
唐代:杜牧
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
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?
【注释】
1、二十四桥:相传有二十四美人在扬州西城外的小桥上夜吹洞箫,此处用以泛指扬州的桥梁。
【译文】
青山若隐若现,江水迢迢千里,深秋了,江南草木还没有完全凋零。今夜二十四桥上明月高挂,你在何处教美人吹箫。
【赏析】
这首诗本是怀旧忆友,却先从写景开始,想象深秋江南的山清水秀,因地暖而草木还没有全凋零。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,将远处青翠的山峦写的朦朦胧胧,给人以恍惚迷离的美感。诗人巧妙运用“隐隐”、“迢迢”这两组双声连绵词,在优美的景色中自然融入了悠长不尽的情思,隐约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高水远。
第二句想象江南虽然已经是秋天,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,依然能见青山绿水,反过来读者不难想到,诗人所在的江北早已是一片清冷萧条。一、二句从山川物候来写扬州,为后两句关心韩绰别后的情况作铺垫。
然后诗人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,问友人当此美好明月夜,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呢?皎洁的月光洒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上,真是如诗如画,如梦如幻,这样的夜色是多么浪漫而引人遐想啊。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,却用玩笑的口吻调侃他,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与向往,不仅照出韩公的风流逸志,而且将诗人的怀念之情层层生发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