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商隐的一首诗,内含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!

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,但最终未能得志,处境每况愈下。这首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,却坚守清高之志。

《蝉》

唐代:李商隐

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

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

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

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

李商隐的一首诗,内含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!

这首诗借咏蝉以自况。前半首闻蝉而兴,重在咏蝉,以“高难饱”为诗眼。蝉本性清高而餐风饮露,以至于难求一饱。不得温饱而作不平之鸣,亦不过徒劳枉费声响而已。实际上,蝉并非真的是因为身在高处,不肯飞下来乞求食物而吃不饱;它的鸣叫声中也不带有任何恨意,只是因为诗人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,使得客观事物也染上了感情色彩----李商隐不肯屈就,结果落得生活困顿。他也曾向当权者陈情,但最终还是无人赏识,这不正是“徒劳”吗?

李商隐的一首诗,内含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!

“五更”一联刻画出蝉哀鸣声凄断的神韵,而无同情之人,高栖于树,而树油然自绿,毫无所感,毫无所动,显示出环境的极度冷漠。字字咏歌蝉,却字字是自况,表现出诗人因高洁而贫寒的困境,以及哀苦无告的心情,内含着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。

李商隐的一首诗,内含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!

后半首直抒已意,他乡薄宦,漂流不定,因而闻蝉以自警,同病相怜。“故园芜已平”一句是从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的“田园将芜,胡不归”化用而来。但是故园荒芜,没有了自己的立身之地,真可谓进退两难。

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,隐显分合,章法灵活多变,借蝉寓已清高而不见容于世道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0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