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首宋词,诉说年华易逝的无奈,令人读之流泪

《忆少年》,词牌名,又名《十二时》《桃花曲》。晁补之创调。

《忆少年·别历下》

宋代:晁补之

无穷官柳,无情画舸,无根行客。南山尚相送,只高城人隔。

罨画园林溪绀碧。算重来、尽成陈迹。刘郎鬓如此,况桃花颜色。

这一首宋词,诉说年华易逝的无奈,令人读之流泪

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二年初,是作者贬谪应天府,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。元祐末,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,用章敦为相,新党复起,乃尽逐元祐相臣,晁补之也受到连累离开京城,与绍圣元年出知济州,时年四十二岁,正是施展抱负之时,却遭此横祸。以后,章敦又兴史祸,晁补之坐修《神宗实录》失实,遂于绍圣二年,敕降通判应天府。此时离京越远,回京就越没希望,这份对历下的不舍,深深浸透了作者对更远处的京城的眷恋以及对回京的渴望。

这一首宋词,诉说年华易逝的无奈,令人读之流泪

上片写离开时的情景。两岸柳树柔枝依依,连绵不断,河道仿佛无穷无尽向远处伸展。雕龙画凤的大船随水前进,全然不顾我心中的不舍,载着我离开历下越来越远。去年被贬出京师,来到这个小城,现在却要到更远的河南去,回京岂不是没有希望了吗?回头看看,南山尚且解我的心意,巍然屹立在视野中,仿佛在目送我远行,然而高耸的城墙却无情,遮挡了我的视线,让我不能再看一眼历下及历下城中的人。此时一别,前路茫茫呀!

这一首宋词,诉说年华易逝的无奈,令人读之流泪

此时的历下城内,应该是花木繁茂,园林中色彩斑斓,倒映在溪水中,红得鲜艳,青翠可人。等我再回来时,这些好景应该都不复存在了吧。刘郎遭贬后重被任用时也两鬓斑白,就算对宵小再不屑,气节再硬,不也白白消磨了许多年华,浪费了大好时光吗?刘禹锡尚且无法抵挡岁月的流逝,失去施展抱负的机会,何况才力不及他的我呢?人尚且被时光摧残,何况这些风景呢?

这一首宋词,诉说年华易逝的无奈,令人读之流泪

上阙以排比起首,三个“无”铺排,抒情强烈,音韵悠扬。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游子远行图。官柳无穷,意前路之渺茫坎坷也,画舸无情,谓人之哀情不舍无限呀;行客无情,乃作者自叹自伤也。词人嗔怪高城阻挡视线,再写回忆中的历下风光,脑海中汹涌的是在历下度过的时光,被贬的不甘和失落,离京更远的绝望。结尾几句把感情推向高潮,极言远行的不舍,被贬的愁苦,年华易逝的无奈,令人读之流泪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api.xcz.im/lishi/2018/1212/12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