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虞美人》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,写于新法失败后舒亶遭贬谪期间。此时的舒亶经历了“乌台诗案”和“车盖亭诗案”,其诗词在政治上的表达已经很少,更多的是与世隔绝、清逸自然的风格。
《虞美人·寄公度》
宋代:舒亶
芙蓉落尽天涵水,日暮沧波起。背飞双燕贴云寒,独向小楼东畔、倚阑看。
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。故人早晚上高台,赠我江南春色、一枝梅。
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。“芙蓉落尽”二句写景。木芙蓉开于晚秋,童谣有“十月芙蓉正上妆”,“落尽”二字点明时值秋末冬初。需要注意的是,此处极易为世人所误解,吴战垒言此词中芙蓉为“荷花”(《唐诗词鉴赏辞典》)。个人认为值得商榷。荷花开于六月,但下片又有“雪满长安道”,季节跳跃如此之大,且均为实写,于情不合,于理也不合;另外“落尽”二字形容花朵掉落,简单清亮。木芙蓉属于木本植物,王维有句“木末芙蓉花,纷纷开且落”,而荷花属于水生植物,荷叶阔大,荷花肥美,用“落尽”来形容却显得不是那么恰当。因此,从节气和文人修辞来看,此处芙蓉应为木芙蓉。“天涵水”和“日暮沧波”可揉在一起理解,日暮时分江上寒风吹起,目之所及,天水相接,烟波浩渺,离愁别绪,也随着江波涌起。“背飞双燕贴云寒”一句,作者的视线用江面转移到了天空,由平移转向高远,只见空中一双燕子,相背着飞向云端。“劳燕分飞”比喻曾经相遇的人,如今已经分离各西东,次处双燕分飞也可以做此解。“贴云寒”,以夸张笔法写双燕飞之高,同时“寒”字也给人一种心理感受,寒气凛凛,一片肃杀。“独向小楼东畔、倚阑看”一句由景及人,由远景轻摇至近景,点明词人所在地点,“独”字轻轻托出,既写出登楼望远倚着栏杆的仅词人一个,也写出词人思念故人的愁绪和孤苦之情。
下片直抒怀远思人之情。“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”写出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。又是一年冬来到,长安道上大雪纷飞,如此寂寥无助,只能凭借着杯中酒消遣时光罢了。长安,此处借指京城。“雪满长安道”既点明了时间地点,又渲染出一种凄冷寂静的气氛,岁末年终,雪夜把盏,却无知音共酌之人的孤苦呼之欲出。“故人早晚上高台,赠我江南春色、一枝梅”,作者想象着老朋友也像自己一样登高望远,他念着我,正如我念着他,遥相呼应,令人唏嘘感动。作者盼望着老朋友能从江南给自己寄来一枝明媚的梅花,宣告这长冬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。“故人”,指黄公度,作者的老朋友,“早晚”,指每日,随时。“赠我江南春色、一枝梅”化用南朝陆凯赠梅典故,其诗曰:“折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”这一枝梅花,象征着春天,象征着希望,给远方的友人带去温暖和安慰。此处用典不仅仅是文人意趣,更是作者发自内心深深的渴望。这两句换头,由作者切换到故人,情意真切而隽永,无怪乎唐圭璋赞叹此词“用笔极疏隽”。
从审美感受来看,此词换头前后恰如一场电影的两帧,形成了黑白与彩色的并置,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更多可探讨性。冬季的萧瑟和早春的希翼,阴暗的雪天和明媚的梅花,词人的孤苦和友情的温暖,构成了强烈的对比,暖色调的结尾不仅让全词明亮起来,又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安慰和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