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《木兰花》,唐教坊曲,又名《玉楼春》《西湖曲》等。双调共计五十六字,前后阙格式相同,各三仄韵,一韵到底。唐和五代词人所填《木兰花》,句式参差不一。北宋以后多采用《尊前集》所录的五十六字格式,即七言八句。晏殊这首《木兰花》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,也采用七字八句的五十六字格式。
《玉楼春·春恨》
宋代:晏殊
绿杨芳草长亭路,年少抛人容易去。楼头残梦五更钟,花底离愁三月雨。
无情不似多情苦,一寸还成千万缕。天涯地角有穷时,只有相思无尽处。
此词尽道词人的相思别怨之感。上阙写景,多用白描手法;下阕抒情,多有夸张之势。所谓“十里一长亭,五里一短亭”,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离别之所。正如歌曲“长亭外,古道边”所唱,又如李白“何处是归程?长亭更短程”所言,那么远去的又是什么呢?对于“年少抛人容易去”这句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有的理解为词人借闺中少妇的口吻,描写相思之苦,当年年少轻狂,不多想就拂袖而去,因年少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,时光匆匆,如今留给少妇的是无尽怨恨和思念。其实这句话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量。若以一位中年男性的口吻来看,不妨把年少作为主语,人作为宾语,抛是谓语,颠倒一下语序是:年少容易抛人去,理解为青春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,再回想起自己当初做的决定,真是让人遗憾却又无能为力。
后句“楼头残梦五更钟,花底离愁三月雨”则是对这种情感的升华。从句式上说,该句对仗工整,音韵铿锵;从描述上看,形象、具体、生动,“楼头残梦”对仗“花底离愁”,“五更钟”对仗“三月雨”,把读者带进一个如细雨碎花一地,着重一个“愁”字。
下阕“无情不似多情苦”,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强调“多情”者的痛苦,字面的意思是无情人自然不像多情人那样多愁善感,实际是想通过对比更加凸显出有情人内心的痛苦,笔法类似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。“一寸”指人心,“千万缕”指相思的愁绪。“一寸”相思,卷起千万缕愁绪,词人的一寸心竟然因为相思而化成千丝万缕的愁绪,正如李清照所言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。最后一句“天涯地角有穷时,只有相思无尽处”是全诗的高潮之处,但又到此戛然而止,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和感慨。结尾运用了对比:天涯地角有穷尽而相思永无止境,以空间之有限来比相思之无限,于白描中抒情。
全词不仅饱含词人对离愁别怨的感叹,更委婉地表明了深沉的人生哲理。正如李后主所说的“一片芳心千万绪,人间没个安排处”,一切万物都会有穷尽之时,而唯有那人间的真情才永无休止,永无尽头。因而这无穷的相思,才值得永远地歌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