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巢有两首题咏菊花的诗,都写的非常好,这是其中的一首,全诗通过描写迎寒怒放的菊花,表达诗人对它们的赞美之情和不平之意,并由此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怀抱。
《题菊花》
唐代:黄巢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前两句首先描写菊花不畏风寒,独自开放的情景。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,万木凋零,百花凋谢,唯独这满园的菊花仍然傲然挺立、含苞怒放。它们虽然只散发幽微的芳香,比不上春天百花的浓艳,但是却始终迎风屹立、临寒盛开,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贞不屈的精神,多么令人敬佩啊!只可惜蝴蝶因为畏惧寒冷,因此并不飞来欣赏菊花的幽美。面对这一景象,诗人忍不住要为菊花的生不逢时打抱不平,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两句豪言壮语。
后两句的意思是说,有朝一日我如果做了掌管春天的神仙,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,使之共享美好的春光。如果说单从前两句来看,菊花的象征意义还不太明显的话,那么此处就非常清晰了。显然,在诗人的眼里,这些生不逢时的菊花已经成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化身。他们虽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意志,但是却始终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,因而只能过着衣不暖,食不饱的生活。诗人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,不但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,而且还立志改变他们的命运,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。这正是诗人“报与桃花一处开”的言外之意。由此,我们再回过头去看“他年我若为青帝”一句,可以发现,虽然这只是一种极为浪漫的幻想,但是却颇能见出诗人的雄心壮志,尤其是那种不屈从命运的安排,立志要自己当家做主的豪迈情怀,以及无所畏惧、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更是表现的酣畅淋漓,而这也正是一个决心推翻旧政权,建立新王朝的农民起义领袖所必须具备的宏伟气魄和必胜信念。
宋朝张端义《贵耳集》卷下记载:“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,翁思索未至,巢信口应曰:‘堪与百花为总首,自然天赐赭黄衣。’巢之父怪欲击巢,乃翁曰:‘孙能诗,但未知轻重,可令再赋一篇。’巢应之曰:‘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’”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,但更多的人对此持怀疑态度,认为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,发动起义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