陇西行》本是乐府《相和歌·瑟调曲》旧题,内容多写边塞战争,陈陶有《陇西行》四首,今天我们来欣赏第二首。
《陇西行四首·其二》
唐代:陈陶
誓扫匈奴不顾身,五千貂锦丧胡尘。
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!
诗歌并不正面描写战斗场面,首句借士兵态度暗示战事之激烈:“誓扫匈奴”表现士兵们态度坚决,“不顾身:凸显其作战的英勇顽强。
第二句笔锋跳转,描述将士的阵亡场面。汉代曾设置羽林军,他们身穿锦衣貂裘,以作战英勇,顽强著称,这里的”貂裘“即借指唐军精锐部队。五千多精锐士兵牺牲,也可相见之前经历了一场如何惨烈的厮杀。”胡尘“代指边境少数民族地区,这一词语表现了激战带来的尘土喧嚣,并暗示出其时弥漫天地的肃杀气氛。尘埃落定,而生命已静卧沙场,一动一静,对比鲜明,触目惊心。
前两句对战争的描述,为下文做了铺垫。惨烈的伤亡,自然引出第三句----无定河边累累白骨。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,流经陕北米脂,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。由于历代连绵不断的战乱,屯军开垦,破坏植被,浊流滚滚,泥沙沉淀于河床,使河身难以稳定,故称”无定“。杜甫《兵车行》有”古来白骨无人收“之句,与此句反映了同样的现实。但杜甫诗中说”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,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!“这首诗的尾句则意思更进一层,无论男女,都难以抵御战争的残酷。
第四句再次转折,视线由边境转换到士兵的家乡,在梦中妻子还在期盼丈夫归来,或许在幻想互诉相思,或许在设想重逢后的美好生活.......却不知道丈夫已经战死。夫妻间感情越深,则梦境越是甜蜜,与现实的落差就越大,悲剧色彩也就越浓郁。而事实上,妻子只是千千万万军人家属的代表,其他那些父母,兄弟,儿女翘首企盼的背后,隐藏了多少埋骨他乡的惨剧?多少亲人的血泪斑斑?
三四句是诗中的名句,这两句采用流水对的形式,语气连贯而下,而反差强烈。作者以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,将边境和家乡,现实和梦境,惨烈和温柔进行对比,生死对照,无限凄婉。”可怜“一词,兼摄两地:无定河边,野死不葬固然可怜;千里之外,痛失亲人也足堪悲;而灾难降临,却浑然不知,扔抱着美好的希望,就更加让人同情。
全诗环环相扣,语意几经转折,通过鲜明的形象,强烈的对比,揭露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伤害。诗人并未追问战争的价值,或许在个体生命的苦痛面前,再宏大的价值都显得疏远而模糊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