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是韩愈诗中最为传诵的篇目之一,记录了作者晚年一段悲壮的历程,是韩愈刚正不阿、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人格的写照。
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唐代:韩愈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
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!
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
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
“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”中唐时期皇帝大多信奉佛教,导致寺庙泛滥,空耗民力。韩愈向唐宪宗上《论佛骨表》,明知道这是触发皇帝震怒,但仍然义无反顾的向皇帝递交了奏折,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多么宝贵啊!但他却因此获罪,几乎被定为死罪,只是由于裴度等大臣说情,才由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。
“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!”这两句既有对因忠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和直抒胸臆的胆气,也有“虽九死其犹无悔”的豪迈,充分显示出他刚正不阿的英雄本色。
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是这首诗最为传诵的两句,借景抒情,感情悲郁。韩愈被贬的当头即仓促先行。封建王朝执行最高指示是不过夜的,特别是对因大逆不道而“严遣”之臣。他的家人也随后被遣,当时他的小女儿正在病中,后来死在路上,埋在层峰驿,这里“家何在”三字不能当作一般思家之句来读。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和正义,既然付出家破人亡的代价,自古以来,这样的事太多了。唐宪宗在古代帝王中还算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个,尚且如此,何况其余。这两句诗,一为回顾,一为前瞻,诗人立马篮关,大雪寒天,前路的艰危一清二楚。“马不前”三字,露出英雄失路之悲,千载之下,读来扔感人至深。
“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”最后两句紧扣诗题“示侄孙湘”,韩愈向侄孙交代后事:我将死在瘴江边,你来了正好收殓我的尸骨。语意照应“肯将衰朽惜残年”,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,结语沉痛而稳重。
前人评价这首诗说“沉郁顿挫”似杜甫。沉郁指的是其风格的沉雄,感情的深厚抑郁,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:笔势纵横,开合动荡。如“朝奏”“夕贬”“九重天”“路八千”等,对比鲜明,高度概括。全诗的抑郁顿挫正与诗人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相契合。但这首诗在形象塑造方面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,又具有韩愈诗词自己的面目。
以诗会友,以词交心,分享中国诗词知识,传播中国传统文化,喜欢就点赞关注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