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十一年秋天,岑参与高适、薛据、杜甫等无人同登长安安慈恩寺塔,无人都有诗记其事,岑参的诗以其雄奇峻拔,为世所称。
《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》
作者:岑参
塔势如涌出,孤高耸天宫。
登临出世界,磴道盘虚空。
突兀压神州,峥嵘如鬼工。
四角碍白日,七层摩苍穹。
下窥指高鸟,俯听闻惊风。
连山若波涛,奔凑似朝东。
青槐夹驰道,宫馆何玲珑。
秋色从西来,苍然满关中。
五陵北原上,万古青濛濛。
净理了可悟,胜因夙所宗。
誓将挂冠去,觉道资无穷。
“塔势如涌出,孤高耸天宫”。这首诗起式即卓尔不凡,如“大将旗鼓相当,皆万人敌”。一个“涌”字,化静为动,将魏然宝塔从地下涌起,凭空高耸之势衬托的淋漓尽致。此二句,奠定了全诗雄奇壮阔,苍劲挺拔的情感基调。
“登临出世界”八句,写登塔所见所感,诗人顺阶梯而上,如走出尘世,塔阶盘旋,直达天穹。“出世界”和“压神州”二语,彰显出宝塔之大气磅礴与鬼斧神工。“四角碍白日”二句,极尽夸张之能事,塔的四角遮蔽住白日,七层宝塔已经和天相接。从塔的高处向下看,高空之鸟和凌厉之风都论文高塔的配角,宝塔之高耸入云,可见一斑。
“连山若波涛”八句,以排比句式极力描摹宝塔四周的景色。东面山景绵绵不绝,如波涛起伏。南面宫苑,御道在青槐的映衬下格外葱翠,宫殿突显得灵巧景致,错落有致。秋风从西边袭来,萧瑟肃杀之气直贯长安。北边渭水北岸,前汉五位皇帝的陵寝,历经岁月沧桑,长眠于青松翠柏之下。“秋色从西来”四句,其笔力之雄劲,描绘之贴切,向为后人称道。诗人写四方景色,从熊阔到伟丽,从苍凉到悲凉,更暗合着对天下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,及历史盛衰五常的忧虑与反思。
最后四句则是借景抒怀,有感而发。宝塔纵然雄伟壮丽,但国事日艰的现实却令诗人心胸沉郁难耐。其时,边塞出征失利,朝廷奸相当道,藩镇图谋不轨,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诗人惆怅难解,唯有向佛家求清净之理。此时,诗人“挂冠”而去,远离俗务,早求佛理的退隐之心已跃然纸上。
总体而言,全诗极尽描绘之能事,为读者全方位呈现出慈恩寺塔的雄壮,孤高,突兀、超逸绝伦的形状与气势。但此诗的意旨并非在此。在诗人看来,宝塔之雄壮,正反衬出国事的凋敝,民生之多艰,纵然眼前有奇景,又何曾增添半点喜悦?明朝人《唐诗品汇》中评这首诗“皆雄浑悲壮,足以凌跨百代”,这正是把握住了家国之悲的诗歌主旨后的确切之论。